散发着年味的全椒糖食 全椒有两家食品厂以生产糖食而出名,一是凤凰街的宫廷食品厂,二是袁家湾的官渡食品厂。袁家湾是全椒城曾经最繁华商业中心,是船运和商品流通的集散地,据说清朝袁家湾有位和吴敬梓堂兄家结亲的袁家,因显赫一方,“袁家湾”便以他家来命名的。
如今这两家食品厂在全椒也开了分店,去这两家买糖食糕点的以老年人居多,这琳琅满目甜食,最能凸显老城人们曾经的生活习惯。我九十年代初来到县城,每年春节前,父亲总会去这两家买些糖食回来,有:周岗雪枣、焦切、花生糖,白切糕和麻烘糕,大年初一时候摆在糖盘子里,招待客人。后来我也慕名跑到这两家看看,最喜欢吃的还是那些小食,如巧果子、羊角酥、欢喜糖团子,尤其巧果子一嚼咯嘣酥,羊角酥呈三角形,一咬里面糖稀直淌,甜得发齁,不过够味,非常好吃。
雪枣也好吃,一咬又脆又酥,入口绵甜,本地以周岗产为佳,主料为糯米、面粉,配料有白糖、黄豆、菜油。取糯米浸泡两周后,磨成米面,用开水调和并搓成条,下开水锅煮开,加黄豆粉二斤入机搅拌,取出切成长条撒上面粉,摊开晒干,制成雪枣坯;取坯下锅油炸,呈金黄色取出。取白糖下锅成糖浆状,另取蒸熟的面粉,将炸的坯子从糖浆中浸过,再沾上面粉即成。特点酥脆,入口即化,和益脾胃。传为冒辟疆妾董小宛所创。吴敬梓曾祖国对与冒相友善,一日至如皋冒家食此点心赞赏不已。后母盛老恭人过七十寿,冒携董来全椒祝寿,董便在吴府传下此技,以悦盛氏。周岗是吴家飨堂地,故此雪枣绝技随之传入周岗。
全椒制作的焦切也非常好吃,分黑芝麻和白芝麻两种,入口焦酥,芝麻香味馥郁,是难得的年味佳品。其由糖、芝麻、花生制成块状,冷却后切成片而成,制作前先炒芝麻、化 糖、熬糖、拌料。糖熬好后迅速倒入盛有芝麻的簸箩内搅拌,混拌适当后即移到案子上(案上事先涂蜂蜡或撒上面粉)。及时用走锤(走锤涂上香油)擀延,先轻压轻擀,后重压快擀,擀压速度应与糖坯冷凝速度配合洽当。将片擀成2毫米厚的片。趁热未硬之前,用快刀割成长宽6厘米的薄片,两面看都近乎透明,诚色香味俱全。
花生糖是糖稀、炒米,和炒熟吹衣的花生米搅拌制作而成,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小吃,糖香甜酥脆,物美价廉,是我们全椒百姓每家每户日常都能消费的糖食。尤其全椒昔日农家用山芋熬出来的糖稀搵花生糖,那好家伙,搵出来的糖团子,全椒又称为“欢喜团”,牙啃都啃不动,但又非常喜欢吃,因此磨就了我们小时候的铁板钢牙,这些都是过年的时候啃糖团子啃的。
春节时候全椒的糖盘子里,最离不开的是糕,谐“步步高升”之意。制糕“把炒熟的糯米粉拌上上等白糖,放水调至干湿适中的糕粉,倒入铜制的糕盒内,用似瓦工的泥刀那样工具把糕粉压紧、压平,再翻过铜制的糕盒,把成型的糕放在案板上,一盒正好两方,再用刀细细均匀地切成片。在拌糕粉时,有时在糕粉中加入芝麻、核桃仁、红丝绿眉,加入芝麻切出的糕叫“麻烘糕”,加入核桃仁、果仁的糕叫“玉带糕”。一般逢年过节,这两种糕卖得较火。也有什么也不兑的“方片”,价格适中,销量也很可观。”(这段引用江文林老师的文章)。
眼看没有二个来月,又要过春节了。春节时候,我合计着准备点全椒的糖食,尤其我最爱吃的麻烘糕、玉带糕、羊角酥、焦切、花生糖,那是一定要买的,不仅价廉物美,而且能让我们温故一下昔日那洋溢着浓浓甜味的春节气氛。早期还有一种“董糖”,也非常好吃,但是嫌剥开油纸麻烦,地上能洒落一层米粉,吃的时候还很容易呛着,所以一般大人不敢买给小孩子吃,但全椒这些地产的糖食,是很难令人忘记的,回味起来津津有味,眼前都仿佛浮现春节那火红温馨热闹的气氛。 |